为高标准,高质量种好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提高整地质量
突出抓好深耕、深松和镇压耙实为主要措施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打好麦播基础。
(一)精细整地。一是对秸秆还田麦田,要采取深耕整地措施,做到前茬作物秸秆“切碎撒匀、草土混匀深埋、镇压耙实”,切实提高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二是对连续多年播前仅旋耕麦田,15cm以下已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水分下渗,每2~3年要深耕或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耕深以25~35cm为宜,耕后及时耙平压实土壤,以确保土壤上虚下实,有利出全苗和幼苗生长。
(二)播前播后镇压。播前镇压可压碎坷垃、塌实耕层,避免土壤悬虚和不平造成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播后镇压可压实土壤,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而快速吸水出苗,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抗旱能力。镇压应随播随压,表墒差重镇压,墒情大时可待墒情适宜时再镇压,以防板结影响出苗。
二、科学选用品种
(一)优选大面积种植品种和主推品种。今年秋播小麦在品种选择上,以高产抗逆品种为主导,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稳步发展主导品种,合理搭配新品种。要力戒盲目引种,盲目用种,禁止越区种植,防止冻害损失。以黎城为主的中熟冬麦区,水肥地种植良星99、舜麦1718、济麦22等优种,旱地种植长8744、临旱6号、临旱536等优种;以上党盆地及周边县区的晚熟麦区,水肥地种植长6794、长麦3809、长4738、晋太1508、中麦175、烟农19等优种,旱地种植长麦6197、长6990、长6359、太714等优种。
(二)切实做好种子播前处理。 种子包衣、播前拌种或土壤处理等播前处理措施是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地下害虫、穗前蚜虫,特别是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要切实加强种子播前处理,做到病虫害防治关口前移,杜绝“白籽”下种。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
三、 做到四适播种
做到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一)适期播种。以黎城为主的中熟冬麦区适播期:10月5日~10月15日。以上党盆地及周边县区的晚熟麦区适播期:10月1日~10月12日。
(二)适量播种。 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小麦播量有加大趋势,易造成冬前假旺苗现象,不利于麦苗越冬。适宜的播量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在适播期内,水地亩播量12.5~15公斤,旱地小麦亩播量也为12.5~15公斤;整地质量差或表墒差的地块,亩增加播量1~2.5 公斤;一旦出现晚播情况,每推迟一天播种,亩播量要增加0.5公斤左右。
(三)适深播种。播种时要行距均匀,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深掌握在3~5cm,不重播、不漏播。采用探墒沟播技术播种的,尤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防止播后垄土滑落,造成播深加大,影响种子顶土出苗。
(四)适墒播种。 一般小麦播种最适墒情:0~20cm土壤含水量17%左右或相对含水量70%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14%或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需造墒播种。对于播种时表墒较差的旱地麦田可采取适当加大播深的措施,水地麦田可采取先播种后浇蒙头水的措施,促进出苗;土壤过湿时,要及时排水晾墒,确保适墒播种,一播全苗,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四、合理施用底肥
冬小麦播期施肥要遵循有机、无机相结合,平衡施肥、减量增效的原则。
(一)旱地施肥。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亩施肥量为纯氮10~11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后期如果出现肥力不足的情况,可趁雨雪追肥,每亩均匀撒施尿素5公斤,配施磷酸二铵3~5公斤。
(二)水地施肥。目标产量600公斤以上麦田,每亩底施纯氮10~11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2~3公斤;目标产量500~600公斤麦田,每亩底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2公斤;目标产量500公斤以下麦田,每亩底施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1~1.5公斤。
(三)增施有机肥。要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目前麦田肥力水平下,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精制有机肥150~200公斤。同时科学配施氮肥,合理配置底肥与追肥比例,适量补充磷钾肥。
(四)适量施用微肥。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亩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缺硼地区可亩基施硼砂0.5~1公斤,能够有效促进小麦根系等器官发育,提高小麦植株抗逆性及后期灌浆能力。
五、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控
播种出苗期是冬小麦根茎类病害的侵染期,也是地下害虫多发期,做到应防尽防,效果事半功倍。
(一)预防根部病害。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根茎部病害近年来易发、常发,后期防治效果差,在做好药剂包衣、拌种的同时,一旦麦苗有发病迹象,可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40~50公斤,或每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毫升,对水3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减轻来年发病。
(二)压低地下害虫基数。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3%时,每亩立即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2.5公斤,细干土30~35公斤拌匀,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