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来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场在美国遍布全国,而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于上世纪90年代。2017年7月农业部发布相关意见,鼓励“三品一标”的发展,包括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农业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的缓慢,市场狭窄,利润空间少。
为什么在国外风生水起的有机农业落地中国却困难重重的呢?
一、消费者对有机农业认知不足,接受程度不高
很多人主观意识里的有机农业就是一个完美的有机生态链,种养结合又生态循环,还有的觉得有机农业不施肥那不就是和野地里自由生长的野菜一样吗?那值钱吗?为什么卖这么贵呀?其实实际上的有机农场是做不到什么都种,什么都养的。由于消费者对生产过程不信任,接受程度不高等负面影响,这些都制约着有机农业的发展。
二、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价格悬殊
就是因为有机农业相比较传统农业来说更加精耕细作,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投资更多,加上有机农业对土壤、气候和水源的要求高,导致有机农产品的成本就高。所以市面上的有机农产品基本上都是比较贵的,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2-3倍。尽管目前很多农产品因为土地污染等导致的问题让消费者更偏向于健康的、纯天然绿色农产品,但大部分消费者也是看到了价格而望而却步。而有机农业的商业化运作中,打开销售渠道是关键,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前进之路往往卡在了最后一公里。
三、有机产品认证混乱,缺乏监督管理
我国法律规定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一年,但很多产品的认证证书已经过期也无视。我国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证管理体系不健全。应该学习欧美国家,认证监管一体化,对有机产品进行检测认证,其农业部、林业部、环境部和水利部对环境进行保护。有机农业经营者也更要自律,才能让消费者打消疑虑,接受有机农产品。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搞有机农业困难重重,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做,90%的农场都在亏损。但随着有机农业新一轮的洗牌,经营者能做的是要通过严格管理,坚持有机种植的过程,发挥品牌力率先抢占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