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是以结果为主,果叶兼用桑树的统称,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和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而且口味鲜美,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传统的桑树品种是以采叶养蚕为目的培育而成的,不结桑果或结果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我国有关单位的果树和蚕桑专家采用生物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了果形大、产果量高的系列果桑品种,并对其栽培技术作了系统研究,适合在我市各地进行推广。
果桑是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果又叫桑葚、桑枣。成熟的桑果质地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由于果实成熟早,可谓“早春第一果”。果实不但甘甜可口、营养丰富, 并且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桑果”日益备受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 果桑不但能采摘食用,还可以加工饮料、果酒和果酱。桑树作为优秀的乡土树种,耐旱,耐轻度盐碱和重度修剪,耐土壤贫瘠,种植成活率、保存率高,枝条柔韧,树冠冠幅大,固土效果好。果桑对土壤适应性广,丘陵山地、平原旱地及退耕还林地均可综合开发利用。所以,种植果桑发展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很大。
根据有关专家多年果桑栽培技术研究, 我们在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供大家参考。
1果园建立
1.1 园地建立
选择地下水位在1.0米以下, 土壤厚度在50厘米以上, 肥力中等, 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水方便的土壤建园。种植地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
1.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品质好、果形大、丰产性好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鲜食品种如:无籽大十 、紫魅1号 、桂花蜜、白玉王、白珍珠等;加工品种如:红果2号、紫魅1号等。
1.3 苗木选择
建园苗木选择标准为:苗木鲜活, 地径0.6厘米以上, 地面以上部位品种枝条有3个以上饱满芽, 有粗度0.2厘米、长30厘米的根5条以上, 枝干上无明显机械损伤、病虫害或检疫性病虫害。
1.4 土地整理
园内亩施有机肥1 500~2 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 全面深翻整地, 耕深30~60厘米;然后细作平整土地, 挖好排水渠道, 按栽植规格开沟或挖坑。
1.5 定植
1.5.1 时间
一般在桑苗落叶至土壤封冻前 (冬栽) 、土壤解冻至桑苗发芽前 (春栽) 定植。以冬栽为好。
1.5.2 密度
栽植密度150-222株/亩, 株行距1-1.5米×3米。
1.5.3 栽植方法
栽前将苗木根系修剪后泡水半天, 根部蘸泥浆后在定植点挖小坑栽植。栽苗时将苗扶正, 然后分层对苗木进行埋土压实。同时向上轻提苗木, 确保根系与土壤密接, 嫁接口露出地面。苗木栽植深度为以浇水土壤沉实后, 苗木原土印与地面相平或略低于地面。
1.5.4 栽后管理
栽后及时打好树盘, 边栽植, 边灌水。过7天左右再灌1次水, 以后视土壤情况适时进行灌溉。在树盘内覆1平方米的地膜, 边缘用土压实, 树干周围用土堆压严。
2肥水管理
2.1 施肥原则
施肥原则按NY/T 496-2010《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的规定执行。使用的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
2.2 适时施肥
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根据土壤质地及其肥力和桑树生长情况适当调整, 一般分4个时期施肥。催芽肥:果桑冬芽萌发脱苞至雀口期施入, 一般每株施用复合肥0.1-0.25千克。发枝肥:收获桑果剪枝后5-7天施入, 促进新枝发出, 每株施氮肥20.0-30.0克, 复合肥0.1-0.2千克。花芽分化肥:7月中下旬施入, 促进枝条成熟, 花芽分化, 每株施有机肥2千克以上, 加磷、钾肥各50-100克。冬肥:在桑树进入休眠期后施入, 重施有机肥, 一般在农历冬至前后10天施入, 每株施有机肥3千克。
2.3 叶面喷肥
在4-8月, 每隔10-15天喷0.3% (质量分数, 后同) 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提高坐果率, 促进坐果、果实肥大和花芽分化。结果期最后1次叶面肥应该在桑果采收前20天结束。
2.4 水分管理
果园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每次施肥后进行浇水, 萌芽前、开花后视天气情况及时灌水, 越冬前全园浇一次封冻水, 开春浇一次萌芽水, 发育期应注意补充水分, 在采果前7~10天宜停止灌水。雨水量多的季节, 及时排除果桑园内积水, 防止树体烂根。
3整形修剪
3.1 幼树整形
种植后进行定干, 定干高度30~40厘米, 新梢长10-15厘米时留2-3个健壮的枝条。第二年桑果采摘后, 于地面40-50厘米处进行夏伐, 形成第一层支干。发芽后每个支干上选留着生位置匀称的2~3个新梢芽, 其余疏除, 使每株养成5-6个枝条。第三年结果后在其支干顶端处 (即距离地面60-70厘米处) 夏伐, 形成第二层支干。发芽后每个支干上选留2-3个芽, 使其萌发新梢, 每株15-18根枝条。
3.2 成年树修剪
3.2.1 摘心
二年生以上投产树, 当枝条顶部有6-8片新叶时摘心。中下部生长缓慢一般不需摘心。摘心时间在5月上中旬桑果开始变红时进行, 此时有利于营养生长转入果实生长。
3.2.2 夏伐
夏伐即夏季修剪, 对二年生以上投产树, 果实采摘完后 (6月上中旬) 将所有的结果枝剪除, 只保留基部2-3个芽, 促其萌发新梢。夏伐后长出的新芽在不同方位均匀留12-15个芽, 其余全部抹掉。
3.2.3 冬剪
剪掉病虫枝、枯枝、过细的枝条、枝条顶端未木质化部分和冻伤部分, 过长的枝条顶端多剪一些。
4花果管理
4.1 提高坐果率
花期果桑园放1箱蜂, 结合花期喷0.1%硼砂+0.2%尿素, 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4.2 提高果实品质
在4月下旬至5月初, 当桑果快成熟时, 适当摘除枝条中、下部较密集的桑叶, 以利通风透光, 增加桑果糖度。初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叶面喷施1次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 可提高桑果含糖量, 促进早熟, 使桑葚果大色艳, 稳产增产。
5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原则, 以改善桑园生态环境, 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 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 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使用按GB 4285和GB/T8321规定执行, 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有机磷农药, 收获期前30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5.2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 提高桑树抗病虫能力。清除病原, 及时摘除病、老、残叶及感病果实, 剔除病果并销毁;冬季休眠期彻底清园, 减少初侵染菌源和虫源。
5.3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体形较大的害虫和采摘具有群集性危害的幼虫或卵块。利用桑害虫的趋食、趋化、趋光性用毒饵或灯光诱杀。
5.4 化学防治
全年用药3-6次。即4月上旬、夏剪后3-5天、7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10月下旬各1次。
5.4.1 菌核病防治方法
分3次进行, 第一次:始花期 (桑花初开时) ;第二次:盛花期 (桑花全面开放) ;第三次:盛花未期 (桑花开始减少, 初果显现) 。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 除对果桑整株进行喷药外, 还应对地面、道路及沟渠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喷洒。
5.4.2 桑天牛防治方法
(1) 羽化前防治。4月中下旬之后, 对蛀入主干或根部的幼虫, 塞入磷化铝片剂或磷化锌毒签, 并用黏泥堵死排粪孔, 在成虫羽化前喷2.5%溴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
(2) 成虫出现时防治。成虫发生初期, 使用50%马拉松乳油100倍液加涂白剂在果桑新枝基部40厘米内或主枝表面涂白。成虫发生高峰期, 选用40%乐果乳油100倍液喷洒枝干、产卵痕。
6采收、包装和贮运
6.1 成熟标志
桑果果柄由绿变黄白, 紫黑色品种果粒由红变紫黑色。
6.2 采收时间
果桑采收时间以气温较低的清晨为佳。
6.3 采收方法
分批采摘, 采前戴上无菌手套, 注意轻拿轻放。
6.4 包装销售
按果粒大小筛选分级, 先用小塑料盒覆保鲜膜包装, 每盒500-800克, 再按级别分别装入专用果箱;在果箱外面印制桑椹等级、品牌名称、果实照片、装箱重量、种植基地名称等, 装箱后及时销售。
6.5 贮存
采摘的桑果, 如当天未销售完, 可在温度4℃-6℃保管贮藏,贮藏期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