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机农业概念被提出以后,各个国家纷纷推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使一些农民产生了抵触心理。虽然发展有机农业在我们看来很难,但好像其他国家做的都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以丹麦为例,一探究竟。
01 农药和化肥带来的“副作用”
不得不说,化肥和农药的发明应该算作农业上最伟大的发明。它们帮助作物抵御病虫害,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曾在一段时间内,被农民奉为“种地神药”。但与此同时,它们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任何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国家都不能避免的。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三面环海,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只有30多米,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地表径流少,因此,人们的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然而,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一些没有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或者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养,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害,人们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02 丹麦如何实现有机农业
丹麦政府设立有机农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有机农业产值翻番,农业用地的15%用于发展有机农业。
【1】限制施化肥
政府制定了细致的用肥、用药标准。如果在砂质粘土上种植冬小麦,前轮种植的也是冬小麦的话,每公顷允许施放的氮肥上限为195公斤,磷肥和钾肥推荐量为26公斤和65公斤;如果前轮种植的是豌豆,每公顷氮肥的施放量上限为165公斤,磷肥和钾肥推荐量为26公斤和65公斤;如果前轮种植的是玉米,则每公顷氮肥施放量上限为175公斤,磷肥和钾肥推荐量为53公斤和160公斤;如果种植的是牧草,在其一年的生长期中,每公顷氮肥释放量上限为160公斤,磷肥和钾肥推荐量为25公斤和120公斤。
在冬季,农地不能完全荒弃,农场主至少要种65%的农地,用来吸收积攒在田地里的余肥。此外,还增加了农药的税收。
【2】限制施有机肥
虽然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丹麦政府规定,有机肥的使用只能采用注射和软管浇施两种。注射法是使用专用注射器,将固态动物粪便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往植物的根部注射。这样能够减少肥料的流失,增加肥料利用率;软管浇施即用软管将肥料引至田间浇施。
规定有机肥施用只准在春秋两季进行,避免夏天过热的天气使有机肥挥发,造成损失,也避免由于冬天天气过于寒冷,有机肥无法分解。
【3】生物防控病虫害
为了减少病虫害,丹麦的农业注重作物的轮作,大多数农场的种植往往按照蔬菜——大田作物——牧草等相对固定的轮作周期。一个轮作周期一般为5到6年,有的农民甚至使用3到11年作为自己的轮作周期。
为了防控病虫害,农民采取调整播种期、巧用天敌、粘虫诱捕、张设捕虫网、运用信息素等方式,对病虫害产生了有效的抑制效果。
此外,丹麦政府在推广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对单个有机农场主进行补贴,而是通过给有机农场主提供教育培训,创造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来刺激有机农业的发展。
03 丹麦有机农业成果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丹麦农业每公顷土地平均消耗的氮肥从136公斤下降为107公斤、磷肥从45公斤下降至7公斤、钾肥从43公斤下降至30公斤。三大类化肥总体施肥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224公斤下降到1996年的144公斤。目前,丹麦化肥用量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准上下,远低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污染而规定的每公顷化肥使用量225公斤的上限。
其实,有机农业的发展,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就像一位丹麦的农民说的那样,如果不是发展有机农业迫在眉睫,没有农民想要这样干的,因为种植上实在是太麻烦了,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所以,是不是到了有机农业的发展直接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挂钩后,我们的有机农业才能脱离当前的无序徘徊阶段呢?
转自:Agri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