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县是我省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这里生产的青(尖)椒以其独特的口感,深受市场欢迎,全县70%的农民常年从事蔬菜生产、销售、加工等相关环节的经营活动。近年来,长子县瞄准“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农业强县”目标,大力发展以青(尖)椒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叫响“中国青椒之乡”品牌。
长子县立足县情,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抢占战略机遇,瞄准“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农业强县”目标,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以青(尖)椒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重振“长子青(尖)椒”雄风、叫响“中国青椒之乡”全国品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全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根基,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县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
打破瓶颈,整装再出发。初夏的丹朱大地生机勃勃,站在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千亩蔬菜基地的瞭望平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银色蔬菜大棚熠熠生辉,纵横交错的田间道路上人员车辆往来穿梭,一幅农户忙农事的图景映入眼帘。
走进农户李志伟的大棚,顿感暖意融融,一株株翠绿的青椒苗长势良好,老李从棚头走到棚尾,仔细查看着秧苗的开花坐果情况。他对记者说:“这个大棚是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年下来能收入四五万元。”李志伟种了多年青椒,熟悉它的生长规律,管理起来驾轻就熟。大李村村民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长子县青(尖)椒产业发展的见证者。
政策扶持,规模再扩大。“这些年,县里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扶持政策,将稳定粮食生产、设施农业、新品种研发、基础设施、新增种植、初深加工、市场与销售、品牌建设、质量认证、全产业链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创新等都纳入补贴范围。”长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慧琪介绍,2022年县财政用于设施农业的扶持资金有4900万元,2023年将继续拿出不少于7000万元用于对特优产业的扶持。
科技赋能,品质再提升。为了让技术人才与田间地头实现“双向奔赴”,长子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山东寿光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姻”,共同完成了青(尖)椒、西葫芦等蔬菜新品种选育,秸秆发酵制肥,物联网监控墒情,有机旱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通过推动校县合作、校企合作,院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得以在这里转化,园区成为新品种的试验地、新技术的推广地、新成果的应用地,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智动力’。”长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慧杰说。“有了科技的支撑,我们育苗、种植更方便,不仅省时省力,菜的品质也提升了不少。”一直从事青(尖)椒种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李强,话语里饱含对科技的敬畏之情。近年来,他的公司引进了水车、湿帘、水肥一体化灌溉、环境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育苗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人力成本节省40%,生产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
示范带动,增收再发力。“村民的资金有限,不愿意冒险,我们村干部就带动群众跟着干!”鲍店镇草泊村党支部书记郭卫东为推动青(尖)椒政策落地,带领村民积极筹建丰鑫源种植园区,建设覆被式拱棚74座以及12座跨度15米的日光温室,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眼下,分布在全县的100多个示范种植园区,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如今的长子,集育苗、种植、加工、冷链、销售等为一体的青(尖)椒全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一处处农业产业园生机勃发,一个个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一张张农民的笑脸成为田野上最美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