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长治潞城区:科技到田间 “粮田”变“良田”

2023-07-27 16:39 来源: 潞城区农业农村局

“之前灌溉一亩地一次需要用水五六十立方米,现在通过这种灌溉模式,可以节水40%,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天脊工业用水农灌中心主任常云岗向记者介绍了新的田间灌溉模式。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建为用”理念,实现了用科技增产量、向土地要效益的粮食种植智能新模式。

在潞城区成家川街道中水利用高标准农业示范区,150亩冬播谷长势喜人。而正在给它们“解渴”的就是2023年刚刚引进的固定式喷灌设备,这种灌溉设备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在示范区的另一边,刚收获完冬小麦的田地已经种下了夏播谷,“这里采用的是绞盘式喷灌设备,不仅节水,还很均匀。”天脊工业用水农灌中心主任常云岗说,“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苗后,肥、水可以同时进行喷灌。”

潞城区成家川街道中水利用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天脊化工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为灌溉水源,同步引入大水网水源,形成了以工业废水再利用和智慧节水灌溉为支撑,以“PPC生物降解地膜种植先进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社会资本”的良性运作模式,探索出一条“两年三作”或“一年两熟”的种植新路径。

与此同时,潞城区辛安泉镇潞河村、潞华街道张家河村相继采用此项灌溉技术,充分利用浊漳河水,或通过软体集雨水窖收集雨水等方式进行灌溉。目前,该区已建成辛安泉潞河浊漳河节水灌溉和潞华街道张家河丘陵山区两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潞城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雄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区)’这一中心,继续做好水、产业、融资、数字这四篇文章,坚持数量与质量、建设与管护并重,实现农田‘建、管、护、用’一体化良性循环发展,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近年来,潞城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多措并举,实干创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耕地36.6万亩,其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3万亩,占比达36%,真正实现了让科技走进田间地头,使“粮田”变“良田”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3033077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39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145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