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建做得好,基层党组织就有爆发力。基层党组织是直接与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依山傍水的闫家庄村是太岳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沁源永和水库的建设与开发,使沁河上游山乡巨变。一批“水源村落”应运而生,因水而兴。作为新建移民村,闫家庄村从当初依法搬迁到如今依法治理,但凡开展工作必遵守法治化管理,村民邻里团结、村容整洁有序、村情安定祥和,呈现出一幅平安繁荣和谐有序的新农村景象。
“我们的村子按照清廉沁源创建要求,围绕民主法治,借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红色”治理规范,打造“蓝色”公开广场,畅通“绿色”监督渠道,以“三色”清廉村居护航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峰自豪地说。
完善“红色”农村治理规范。闫家庄村坚持红色党建引领,以高标准的规范管理推进农村工作的“可视可查”。规范组织生活制度,村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村“两委”干部廉洁履职教育。规范党员管理制度,年内落实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严格执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日常参会情况、作用是否发挥等纳入积分管理中,实行“周提醒月报告”,对党员行为进行合理约束。2023年,党员会议活动参与率较去年增加50%,在村服务党员比例从之前的30%提高到70%,村内各项工作在党员支持下高质量开展。规范小微权力清单,按照治理要求,对集体管理事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举措梳理规范,明确权责,形成清单,支、村“两委”能够“按图索骥”,村民群众能够“呼有所应”。规范一约四会制度,通过“大家事、大家谈”,新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强化法治作用。2023年,闫家庄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打造“蓝色”公开广场。闫家庄村打造蓝色数字平台,着力推进“三务”公开、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同数字乡村建设高度融合,年内村内安装电子眼4处,广场电子屏2处,电子屏上及时公开三务信息。通过微信“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把三务公开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平台,使外出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村庄发展变化,并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引导群众了解、配合、参与村内工作。闫家庄村打造廉政文化广场,用“清廉路灯牌”、“清廉花草牌”“清廉宣传栏”全方位营造廉政氛围,把清廉文化融入乡风民风,做实廉政教育。
畅通“绿色”民主监督渠道。闫家庄村打造村民议事大厅,制定村民议事机制。通过定期“村民议事”集民智、聚民心,近年来,在支部引领下,闫家庄村群策群力陆续建成500亩中药材基地,创建了闫家庄村芦笋种植基地。同时,积极对接市场,先后建成40亩锦绣海棠果林试验田,同永和、向阳连片打造400亩的锦绣海棠果种植基地,还同步建设闫家庄村锦绣庄园,开发果园采摘、主题民宿,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村纪检委员、村监察信息员,发挥村级纪检监督人员作用。紧盯乡村振兴、惠民政策执行,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和村民议事大厅,常态化开展清廉文化教育,畅通群众监督举报信访渠道。
以清廉促治理,以治理促振兴,闫家庄村下一步将立足民主法治要求,用小微权力清单强化管理,用多形式“三务公开”强化约束,用“村民议事”强化监督,把清廉元素融入阵地建设、乡村治理等各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